
1. 概 述 DST復合脫硫催化劑是一種新型脫硫催化劑,是脫硫的一次重大改進,具有脫硫效率高、運行成本低、在脫無機硫的同時也能脫有機硫、溶解硫的能力強等特點。這在脫硫工藝中具有特殊的意義,尤其在脫硫過程中(以合成氨廠為例)普遍存在著沉積硫和附著硫,液體混濁,懸浮硫不易清除的現象,輕者影響脫硫,動力消耗大;重者產生堵塔,嚴重影響生產,這個脫硫問題困惑企業多年,終得不到徹底解決。好的脫硫劑,不但脫硫好,成本低,特別是解決了堵塔、沉積附著硫及再生溶液的問題,延長了設備維護周期和設備使用壽命有利于后工段觸媒的再生等等,表現出與眾不同的優越感。 2. 主要性能 2.1 DST復合脫硫劑是固體粉末,能溶于水,更易溶于稀氨水和Na2CO3-NaHCO3溶液中 2.2 脫硫性能 使用時,脫硫性能取決于氨水、Na2CO3溶液及復合單寧(氧化態)的濃度,反應式為: NH3·H2O+H2S = NH4HS+H2O (1) Na2CO3+H2S = NaHCO3+NaHS (2) 多元酚(氧化態)+ HS-→多元酚(還原態)+ S↓ (3) 脫硫性能的好壞除與NH3、H2O及Na2CO3濃度有關,還與溫度、壓力及設備等有關,一般來說,溫度低、壓力大、脫硫時氣體與液體接觸好,則脫硫效果好,否則相反。 2.3 再生性能 再生是指脫硫后的溶液(俗稱富液)通入空氣使其恢復到脫硫前的溶液(俗稱貧液)。再生的目的首先是使脫硫液中的HS-離子再生為單質硫,反應式如下: 多元酚(還原態)+O2→多元酚(氧化態) (4) 多元酚(氧化態)+HS-→多元酚(還原態)+S↓ (5) 上述反就應(1)、(2)相繼連續進行,使HS-離子最大限度地變為硫磺。 2.4 副反應 在脫硫再生過程中總會存在一些副反應,其副反應產物要有Na2S2O3、Na2SO4及NaSCN等。Na2S2O3及Na2SO4由硫被進一步氧化生成。 詳細反應方程式如下: 2NaHS + 2O2 = Na2S2O3 + H2O (6) 2Na2S2O3 + O2 = 2Na2SO4 + 2S↓ (7) Na2CO3 + HCN = NaCN + NaHCO3 (8) NaCN + S = NaCNS (9) NH3·H2O + HCN = NH4CN + H2O (10) NH4CN + S = NH4CNS (11) 由脫硫反應的化學方程式來看,整個脫硫反應是不消耗純堿的,但是由于副反應的存在,部分Na2CO3轉化成副鹽Na2S2O3、Na2SO4及NaCNS,再加上隨硫泡沫的帶走及溶液的損失,所以在實際生產中Na2CO3還是有一定的消耗量的,根據經驗數值每脫除1kg H2S耗純堿約0.4-0.6kg。副鹽的生成對純堿的消耗影響較大,例如半水煤氣中一般含HCN0.05-0.2g/Nm3,若以脫除HCN0.1g/Nm3計算,則生產一噸合成氨約需堿1.26kg,所以若半水煤氣中含H2S 1g/Nm3,則每生產一噸合成氨實際純堿的消耗約1.5-2.0kg左右。 3. 使用方法 3.1 從其它脫硫方法改用DST復合脫硫催化劑時,不停產、不排放、不置換原脫硫液,只需停止加入原脫硫催化劑,改為加入DST復合脫硫催化劑。開始一星期以正常量的加倍投加,一星期后按正常量加入。 正常加入量如下(以半水煤氣中H2S含量2g/Nm3,變換氣H2S含量≤200mg/Nm3為例): 合成氨產量(萬噸/年) DST復合脫硫催化劑加入量(kg/d) 6 1.5-3 (0.5-1) 10 3-5 (1-1.5) 15 4-6 (1.5-2) 說明:符號()中的數字為變換氣脫硫加入量,()外數字為半水煤氣脫硫加入量。 3.2 不需其它預處理,可將DST復合單寧直接加入貧液槽中即可。 3.3 對脫硫前后H2S含量,采用碘量法測定對苯二酚含量的方法測定栲膠中多元酚含量。 3.4 脫硫液成份,一般情況下總堿為20-35g/L,Na2CO3/NaHCO3(質量)比為1/5-1/7,多元酚含量(以對苯二酚表示)為0.05-0.15g/L。懸浮硫要求小于1.0g/L最好在0.5g/L左右,Na2S2O3、Na2SO4、NaCNS定期分析質量,填寫報表。 4. 優點 4.1 DST復合脫硫劑無毒性,使用面廣,可以用于合成氨生產中的半水煤氣,變換氣的脫硫工藝上,又可用與天然氣、焦爐氣、城市煤氣、制藥廠的尾氣和煉廠氣的氣體脫硫。 4.2 溶解硫能力強:對系統內的沉積硫,附著硫有高活性的清除效果,具有很強的清塔功能,又可以解決堵塔現象。 4.3 再生好:懸浮硫多、硫顆粒大、松散、易分離。液體清、循環暢通,減少動力消耗,再生效率高,在提高脫硫效率的同時,可降低生產成本。 咨詢電話:0431-84505111 15044124590 王先生 |